在《氢能领航者播客》的首期节目中,我们首次邀请到来自中国的嘉宾。中国正日益成为塑造全球氢能经济的核心力量。段志杰作为拓高氢能总经理,在节目中深入剖析了中国氢能领域的创新发展、安全规范及商业文化演变,提供了珍贵的行业洞见。
这家总部位于中国北方保定的企业,不仅是氢能技术的重要检测服务商,更同时从事检测设备研发制造、行业人才培训及氢能安全咨询。凭借超过70万小时的检测经验和300余台测试台,托高已成为支撑国内外氢能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。
以检测、信任与技术为基石的商业生态
托高公司最初源于长城汽车内部燃料电池实验室,2022年独立分拆为子公司。此后,公司业务从单纯的测试服务商转型为全方位氢能技术合作伙伴。
“我们测试、我们制造、我们咨询——但最重要的是,通过提升氢能的安全性、性能和成本效益,为整个供应链提供支持,”闫志杰强调。
这种转型折射出中国氢能产业的宏观趋势——正从实验室创新向商业化规模落地转变。
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发展趋势
通过服务氢能生产、储存及移动领域的多元客户,智杰见证了中国氢能研发与测试的全景图。她指出两大核心挑战主导着行业格局:成本与安全。
- 成本主要取决于材料选择、工艺质量和系统设计。
- 安全则完全系于氢气泄漏控制。
“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——确保系统足够安全,同时避免建设或规模化成本过高,”她强调。
其团队通过严苛测试和经验共享,在帮助客户实现这种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氢能真在中国优先发展吗?
答案是肯定的,但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样。尽管中国政府确将氢能纳入国家脱碳战略,却并未主导所有环节。
“政府设定目标,但真正构建产业的是企业、研究者和工程师,”智杰解释道。
她强调,在中国,氢能正日益被视为实现电力难以覆盖领域(如航空、钢铁和长途运输)脱碳的关键。在她看来,中国氢能经济并非被动等待,而是正积极扩大规模。
中国投资流向为何不同寻常
志杰解释称,中国氢能项目主要由市场驱动,众多大胆的投资者和具有前瞻性的企业支持技术发展,而不依赖公共补贴。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、富有远见的投资者以及拥抱新技术的文化,中国已形成私营资本发挥重要作用的条件。
“当众多力量汇聚同向而行,信心便随之增强,投资自然跟进,”她如是说。
这种模式与欧洲等地区形成鲜明对比——由于融资风险较高,公共资金在欧洲氢能项目启动阶段仍扮演着关键角色。
全球视野,本土根基
智杰对To High的长期愿景是拓展国际业务,包括向欧洲客户提供测试设备与安全技术支持。
“我们不仅销售设备,更率先自用验证。唯有确信其性能可靠,才会推荐给客户。”她强调。
托海凭借实践经验、高测试量与工程技术优势,成为全球氢能系统验证与规模化应用的强力合作伙伴。
以快乐与使命引领团队
作为男性主导行业的女性领袖,志杰带来清新视角。她不聚焦性别鸿沟,而是致力于构建企业内部的快乐、信任与协作文化。
“我相信工作应充满快乐。挑战无处不在,但若解决问题能带来喜悦,那么氢能领域就是你的正确选择。”
她给年轻从业者的建议是:在工作中寻找意义,拥抱挑战,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。氢能行业需要具备韧性、好奇心,并对未来可能性充满热忱的解决者。
全局视野:协作是未来
正如主持人比约恩·吕索博士所言,Hyfikdr的使命是搭建跨越企业、技术与国界的桥梁。智洁开放的协作态度、乐于分享的洞见以及清晰的长远愿景,正是全球氢能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。
“唯有携手共进,才能推动行业成长,”比约恩强调。“这意味着德国、欧洲、中国、美国——所有力量必须并肩同行。”
欲了解更多内容,请点击此处观看完整播客节目。若您喜欢本期内容,欢迎订阅《氢能领袖》播客频道,获取关于领导力、个人成长及氢能革命的独家洞见。加入比约恩·吕索博士的播客访谈,聆听他与塑造清洁能源转型的CEO、行业领袖及创新者们的深度对话。